受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影響,5月19日,美國股債匯均出現下跌。
亞太盤初,美國股指期貨率先承壓下挫,納指期貨跌0.8%,標普500指數期貨、道指期貨跌0.7%。美股開盤后,三大股市全線下跌,截至記者發(fā)稿,道指跌0.46%,報42459.2點;標普500指數跌0.76%,報5912點;納斯達克指數跌0.98%,報19023.6點。
美國國債期貨市場也遭受重挫,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攀升至4.54%,3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突破5%,達2023年11月以來最高水平。
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下跌0.7%至100.2。
市場對美國整體經濟前景信心下降,資金避險情緒濃厚。
財政赤字與債務負擔
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于5月16日宣布,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。至此,繼2011年標準普爾、2023年惠譽分別將美國聯邦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+后,三大國際評級機構已全部剝奪美國“3A評級”。
穆迪在聲明中明確指出,美國長期財政狀況的惡化是此次評級下調的關鍵因素。過去十多年間,美國聯邦債務規(guī)模因持續(xù)的財政赤字而急劇攀升。隨著赤字和債務規(guī)模的擴大,加之利率上升,美國政府債務的利息支付負擔顯著加重。
若當前稅收與支出政策不做調整,美國政府預算靈活性將持續(xù)受限。穆迪預計,到2035年,包含利息支出在內的強制性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,將從2024年的約73%提升至約78%。若2017年《減稅與就業(yè)法案》延續(xù),未來十年美國聯邦財政基本赤字(不包括利息支付)將增加約4萬億美元。
基于上述情況,穆迪預計美國聯邦赤字將持續(xù)擴大,到2035年將達到GDP的近9%,遠高于2024年的6.4%;到2035年,聯邦債務負擔占GDP的比例將攀升至約134%,而2024年這一比例為98%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盡管美國國債資產需求目前依然強勁,但自2021年以來,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導致其債務負擔能力下降。穆迪預計到2035年,聯邦利息支付將吞噬約30%的財政收入,這一比例在2024年約為18%,2021年為9%。2024年,美國聯邦、州和地方債務的整體利息負擔占收入的12%,而Aaa級主權國家的這一比例僅為1.6%。
不過,分析指出,長期視角下,鑒于美國各州受法律強制平衡預算約束,財政獨立性相對較高。據彭博社報道,此次穆迪下調評級預計對美國各州影響有限,系統性風險總體可控。2023年惠譽評級調整后,被惠譽評為AAA級的美國各州仍保持最高信用評級的歷史特征,表明州級財政的獨立性可對風險形成有效隔離。各州債務結構與聯邦政府存在顯著差異,且經濟基本面保持相對穩(wěn)健,因此主權信用波動難以通過“財政傳導鏈”引發(fā)全國性債務危機。
拋售美元資產
受評級下調影響,5月19日美債、美元再次下跌。
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升3個基點至4.5%,30年期美債收益率則一度上升約6個基點至5%,隨后漲幅回落。若長期收益率持續(xù)突破5%,可能重返2023年的水平,當年該收益率曾升至5.18%,為2007年以來最高點。
截至記者發(fā)稿,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下跌0.7%至100.2。
分析指出,前兩次降級后,美股均在一周內回調約7%,但長期仍回歸牛市。此次市場雖提前消化部分風險,但36萬億美元債務及6月6.5萬億國債到期壓力,令短期波動風險高于以往。
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上周六(17日)表示,美元兌歐元最近的跌勢與直覺相反,但反映了“金融市場某些部分對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和信心喪失”。
中信建投認為,評級下調一般由美債財政的短期問題催化,尤其是赤字上升和債務上限。盡管債務上限本身不會導致違約,但在解決這一問題過程中,每次都伴隨著美國兩黨的政治博弈、新聞的大肆宣傳和債務額度的提高,對市場情緒會造成負面拖累,美債容易對負面消息更加敏感。
富蘭克林鄧普頓分析師Max Gokhman指出,主權基金和機構投資者正將美債置換為其他避險資產,可能引發(fā)“熊市陡峭化螺旋”——美債收益率攀升、美元貶值、美股吸引力下降的三重惡性循環(huán)。這一趨勢與4月特朗普“對等關稅”引發(fā)的拋售潮形成接力,標志著美元資產從“避風港”向“風險源”的質變。
記者:李曦子 實習生:張聰
文字編輯:王哲希
版面編輯:畢丹丹